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際交流】106學年度上學期工業設計研究所蘇琦同學 於美國奧勒岡大學交換學生心得分享

因為學分費相當昂貴,同學在選課時都格外小心,不太會選廢課,在課程上的參與度也相對較高。這學期我選的課是 Art Management,除了期中期末的大發表,每堂都會有隨機分組的小發表。討論過程快狠準,不拖泥帶水,發言權跟注意力要自己去搶,要是怕東怕西、悶不吭聲或是講話溫 吞,很快就會被小圈圈排除在外。英文雖然不是我的母語,講話難免會有點文法上的瑕疵,但是只要敢講,大家還是會很願意聆聽你的想法並給予意見,最怕的是在旁邊 聽都不發表意見,除了大家會覺得你很詭異以外,也會默默在心裡幫你貼標籤。所以別怕講錯或怪腔怪調,放膽去講就先贏一半了!

美式教育最讓我不習慣的地方不是同學上課踴躍發言、樂於辯論,而是有點過度的正向教育,就算同學表現再差,老師還是有辦法挖出這麼一點點的好,然後放大好幾 倍後用力誇他。有同學因明顯準備不足,小發表時從一字不漏唸完小抄、到最後下台這段時間,都愣在台上完全無法回答同學的問題,導致更多的同學舉手試著去回答前 一個同學的問題,台下亂成一片。但老師在收尾的時候仍然誇他「表現得很好,能為班上帶來精彩的討論」。有時我會懷疑,雖不像亞洲教育傾向先否定再視情況肯定, 但這樣報喜不報憂的美式教育真的對學生好嗎?期中期末的大發表,很幸運地都找到不錯的人當組員。他們不會因為我是外國人就在工作分配上有稍微的寬容,但同時也 體諒我準備時間比他們久,早早就分配好負責的部分,讓我盡早開始準備。從學期初第一次小發表緊張得要死有點卡卡地上台講話,到後來大發表比較自在外,還可以逗 台下笑,著實感受到自己的英文在逐漸進步。此外,我的組員們平時小發表在台上談笑風生讓我好生羨慕,在跟我一組發表前最後討論時,仍會用冰冷的手抓著我說她現 在緊張得不得了,才讓我驚覺原來這些善於講話、表達自己的老美也是平凡人,在大場合來臨時還是會感到緊張的。

我的房東是位四十幾歲的白人女性、她的室友則是位退休的六十幾歲白人女性。生活在同個屋簷下的這兩人完全不會講中文,但很友善、也很有耐心,對我而言是個絕 佳的全英文環境。要刻意維持數十天不講中文並不是難事。我常抓著剛下班的房東劈哩啪啦的講了好幾個小時,不管文法對錯、用字精不精確,反正就是維持講話的狀態 就對了。房東去休息或不在的時間,就抓著她的退休室友繼續聊,吃飯聊、煮飯聊、去院子曬太陽也繼續聊。此外,我房東是這區的社交女王蜂,常常有飯局或活動,她 也超好心的時常帶我出去跟她的朋友們一起玩。所以我在這個城市認識的幾乎都是四、五十歲的白人中產階級,體驗到十分道地的當地文化與生活。他們的話題很多元, 有科技、生物、健康、疾病、人文、政治、養身等。先前準備 IELTS 時,背到很多以為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冷門單字全部都出現在對話中。房東是建築領域的,與我的專業工業設計相去不遠,除了很聊得來以外,有時她會載我去她山上的工廠幫她做 東西,就像平時在台灣做專題一樣用帶鋸機、車床等。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我跟這些人也成為了很要好的朋友,交換彼此的人生故事,為彼此打氣。甚至在我生日以及要 離開這裡時辦了餐會,讓我又驚又喜。

另外,身為貓奴的我也成功應徵上美國一個非營利人道救援組織 Cat Rescue and Adoption Network 的志工。我負責的工作是 Socializer,就是幫助被救援回來的貓社會化,能跟其他人與貓好好相處,同時協助來看貓、想認養他們的居民辦理手續。除了徹底滿足每天被貓淹沒的幸福 感,也是個非常好練英文的機會。普遍來說,來收容所看貓的民眾都很有耐心,也有滿腔的貓咪經想講。有的是想為自己的貓找伴、有的是因為自己貓剛死去,需要新的 依託。我只要下課一有空就會去排班,徹底充實了我在這邊的生活。

在課程結束後,我自己一個人到各個不同的城市旅行,像是波特蘭、芝加哥、西雅圖、拉斯維加斯、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雖說是自己一個人旅行,但常常可以在 青年旅館認識新朋友一起玩。雖然短短幾天後我們就要說再見,但很快地在下個地方又能交到新朋友。不然就是和之前在學校活動認識的朋友相約在某個城市見面幾天, 之後又各自分開。以前事事都會先計畫好,到美國學會順其發展、不強求,往往會不期而遇許多美好的事物。

在與許多年齡相仿的外國背包客互動與聆聽其背後的故事後,我了解到儘管我們的背景截然不同,但我們對於未來的焦慮是相同的,因為我們都還年輕,充滿未知但也 處處是希望。現在我也準備好瀟灑的跟學生時期的自己說再見,收拾行囊前往人生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