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際交流】112學年度下學期工業設計研究鄭易輝同學 於日本千葉大學心得分享

回顧這段留學交換的經歷,從下定決心要出國、經過台灣及日本的學校面試,到踏上日本的領土並體驗將近五個月的當地生活,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有些不切實際,又充滿懷念。其實出國交換並不在我人生的必做清單上,但我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個開闊眼界的機會,讓我了解到世界上還有許多未知的事物。剛到日本時,許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嘗試,對於初來乍到的我們來說確實充滿挑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適應了當地的生活,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上課或旅遊方面,雖然日文不算精通,但透過簡單的日語、英語以及日文的漢字,我仍然能在日本自由行走。對於想體驗日本生活的人來說,我覺得是相當值得的。

 

在課程方面,由於千葉大學是一所非常國際化的國立大學,許多課程都專門為外國留學生開設,校園內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在這段交換期間,我結交了不少外國朋友,感到非常開心和幸運,這樣的經歷在台灣是比較少見的。在這段期間,我也感受到了日本人非常友善,無論是老師、同學,甚至是路過的陌生人,儘管有語言障礙,許多人仍然努力與我溝通。

 

文化衝擊是我留學期間的一大考驗。雖然日本和台灣的地理位置相近,有許多相似的事物和習慣,但日本的生活習慣和態度比台灣更加嚴謹。垃圾分類極為細緻,以台灣的標準來看,肯定會被清潔人員拒收。日本人見面或道別時非常有禮貌,經常鞠躬、不停地說謝謝和辛苦了,這些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甚至看到小孩過馬路時還會向駕駛鞠躬道謝,讓我感受到日本真的是一個道德感很強的地方。飲食方面也是一個挑戰,雖然台灣也常見日式食物,但味道還是有些不同。日本的食物美味但口味偏鹹,而且外食時蔬菜較少,對於習慣均衡飲食的人來說是一大挑戰。此外,日本人非常守時,無論是與人約定還是上課,他們都能準時到達,這在台灣相對少見。

 

在留學期間,最大的難題莫過於語言的隔閡。在日本,能用英文流利溝通的當地人非常少,原本以為日本人的英文程度應該還可以,但到了之後才發現情況比預想的糟糕。用非母語的方式在異國溝通本來就不容易,這樣的情況讓與老師、同學的交流變得更加困難。在生活方面,日文的精通程度雖然不是必需,但我還是建議有意前往日本留學交換的學弟妹們提前學一些日文會更好。

 

最令我感到興趣和成就感的課程是產品設計課。這趟留學交換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體驗日本設計課程,並了解日本設計與台灣設計的差異。千葉大學的課程安排比較特別,每堂課半學期就會結束,我選到了兩門由不同業界老師教授的課程:「The shape of verbs」和「Home appliances for a certain meal」。一門課注重手作與模型設計,通過聽、說、讀三個動作來發展設計案;另一門課強調團隊合作,通過自身專長來完成團隊設計案。這兩門課可說是設計的濃縮版,各自學到了不同的東西,也體會到日本設計師的觀點和想法與我們有相當大的差別。課程發表後,我感到滿滿的成就感,讓我認識到自己也能與外國同學一起完成設計案。

 

總而言之,我非常感謝台灣及日本學校的允許、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的決心,讓我能有這段國外生活的體驗。雖然時間短暫,但也相當充實。如果再問我一次是否願意出國留學交換,我的答案依然是肯定的!並且希望能更加把握時間,嘗試更多未曾體驗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