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際交流】110學年度下學期工業設計研究所陳羿廷同學 於日本千葉大學心得分享

    在千葉大學交換,會遇到不只是日本同學,還有各地過來的留學生們,當走進研究室,會充滿著英文、日文、中文與各種他國語言,所以最少英文的能力要有,才比較好融入學校的環境。然而,語言並不是什麼文化衝擊,尤其跟日本同學相處時,縱使達到可以使用日語交談的程度,也常常無法順利地交流。千葉大學的工業設計課是系上的重要課程,一個學期會有多位知名企業的業界設計師,帶領同學以半學期的時間完成一個project,在秋學期及春學期我各選了一個與日本同學分組共同完成的課程。秋學期時,當時我還無法前往日本,所以只能透過線上的方式參與討論,以至於跟組員的關係比較疏遠,我們之間的line訊息充滿著各式敬語、土下座的表情符號,這讓我感到十分壓抑,尤其當希望組員更改某部份的設計時,都需要擠出百般客氣與致歉的字句,深怕組員們覺得你沒禮貌—確實,台灣人的表達方式相較他們是自由很多,也沒有禮貌很多—。在與日本同學合作溝通上面,我遇到最大的文化衝擊。

      因為在日本的時間因疫情被壓縮至只剩5個月,所以每一個選擇都是難題,要多去旅遊還是盡力完成設計課程呢?要多跟日本同學交流還是跟留學生同學呢?要打工賺生活費還是試試看在日本求職呢?每天都有一大堆選項要你做抉擇,又尤其看著周邊的朋友又去嘗試了什麼,都會讓我羨慕不已。在春學期後半,我嘗試在日本求職,開始努力製作作品集、寫履歷書,但同時又將近學期末,日文課、設計課的期末作業迫在眉睫,最後我放棄了日文課各項作業,把時間全花在求職與設計課上,雖然會感到強烈的罪惡感,但我知道若我現在不嘗試去求職看看,未來我可能也沒有勇氣去試試看了。我頂著罪惡感與不確定感的逆風,心中挫折了好幾次,還是投出了履歷書。雖然最終是無疾而終,好像努力白費了,但對我來說,那開啟我在海外求職的勇氣,讓我多了一個夢想,這是很寶貴的。

      春學期的交通工具設計是讓我最意外、卻讓我獲得許多成就感的課程。在大學時期我從未選交通工具類的課程,因為我不是對汽機車有興趣的人,甚至認不出什麼品牌。之所以選這堂課的原因只是因為想練練自己的sketch能力,以及在台灣真的比較難接觸汽車產業,所以系上課程也比較著重於機車、單車等設計而非汽車設計,所以汽車設計的課相較稀少。我就這樣懵懂的去上了他們的汽車設計課了。這堂課中的留學生意外的多,老師的英文能力有限,卻還是很積極地跟我們對話,並且很親切的教導我們sketch的技巧,使我的草圖技巧、麥克筆使用技巧大幅提升。留學生們也很常在研究室裡通霄做作業,互相學習,譬如老師沒有教的電腦繪圖技巧,透過觀摩其他留學生的繪圖過程,在最後的發表時,我們就使用電腦繪圖交出我們所設計的車子。這使我體會到與一群厲害的朋友在一起非常重要,我喜歡這樣一起成長的感覺。